
湘西武陵山脉的褶皱深处,喀斯特地貌的沟壑如岁月刻刀,将“水在谷底流,人在坡上愁”的千年困局刻进廖家坡村的命运。2021年寒冬,44岁的客运司机向友清全票当选沙塔坪乡廖家坡村党总支书记。这位曾经载着乡亲翻越崇山峻岭的“司机书记”,用三年时间将三十万公里行车经验转化为治村智慧,在山沟沟里写下一曲新时代的“引水壮歌”。
“搞不来水就滚回去开车!”
曾经载着乡亲翻山越岭,现在要带着全村爬坡过坎。向友清,这位有15年党龄的“老司机”,从方向盘转向振兴舵盘时,遭遇了比盘山公路更棘手的“陡坡起步”:正值春夏枯水期,喀斯特地貌的山体蓄不住水,在烈日的炙烤下,全村用水愈发紧张,村民之间的争水纠纷愈发频繁。
“村里用水都解决不好,大家怎么服我?又如何乡村振兴?”这位曾以为“付出真情就能赢得信任”的汉子,在连续三晚调解饮水矛盾未果后,撂下一句狠话:“我向友清要是搞不来水,就滚回去开车!”
车轮碾出发展路
可用水问题难以一时解决,面对“原地打滑”的山村困境,向友清将客运经验转化为治理智慧:挂上“低速挡”、动力更强!在千头万绪的工作中,向友清找准“增减挂钩”这个突破口。在他看来,推进增减挂钩项目既能了解村情地貌、积累工作经验,更能增加群众收入、积累村中人望,为后续工作打好基础。
“那时候我整天就开个破车在村里跑,一个月油费都要大几千,家里人都不能理解。”不过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向友清的推动下,增减挂钩项目成功实施,成为治村工作的转折点。在他的带领下,廖家坡村的发展逐步“换挡提速”,民生实事加速落地:硬化村组主干道8.6公里;开发荒山300亩发展新品种油茶;安装140盏路灯照亮山乡夜路;栽种2000株行道树打造绿色长廊;实施2500亩森林提质工程......村民笑称:“坡上的变化可比城里还大哩!”
高山烟田的弯道超车
2022年深秋,罗汉果种植失败让山梁蒙上阴影。向友清却从冷清的地头嗅到转机:“海拔800米,种烟正合适!”面对“无指标、无销路、无设施”的三重困境,他化身“攻坚队长”,多次奔赴县乡“抢”来烟叶指标,修通7公里产业路。
2024年,250亩金叶随风摇曳,百来位村民实现增收,烟叶大户实现可持续盈利,实实在在的收入点亮村民的笑颜,向友清在山石夹杂的土地中触摸到了产业振兴的脉搏,他心里暗忖着:“是时候解决用水问题了。”
党群连心引水来
自任职村书记以来,向友清一直忙着解决村里的“用水问题”,但是他心里明白“治水工程需要钢筋混凝土,更需要民心浇筑。”于是,三年间他积极联络乡政府和县级部门,推动“庙咀河提灌工程”落地廖家坡村。同时,推进“增减挂钩”、烟叶产业、村组道路等民生工程积攒群众信任和工作经验。终于,2023年“庙咀河提灌工程”“顺理成章”地在廖家坡村落地施工,全村群众积极配合,各种纠纷扯皮无影无踪。
“到村里工作以来,我记忆最深的还是庙咀河提灌工程通水的那一天。”2024年5月的那个明媚的上午,7.8公里管道敷设到300米高的山岗,澧水北源的清流跃入干渴的土地,自发庆祝的群众欢欣鼓舞,七旬老人捧起泉水,欢快的唢呐声在山谷回荡。
如今的廖家坡,烟田接天碧,油茶满山香。向友清依旧保持着客运司机的习惯——随身携带的笔记本记满村民的待办事项。不同的是,他的行车路线从“沙塔坪——县城”变成了“烟田——工地——农户家”。“乡村振兴就像开车,既要盯着导航仪,更得看清崎岖路。”站在新修的沙塔坪第二自来水厂旁,这位“司机书记”的目光投向远山,那里,新的产业公路正在贯通最后一公里。
责编:张芬
来源:桑植县融媒体中心
民族团结丨廖国豪来桑调研创建国家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工作
桑植县召开促进饮料产业发展座谈会
桑植县深圳务工尘肺病人员爱心救助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工作领导小组2025年第一次会议召开
以“迅”应汛!桑植县全力打好防汛主动仗
桑植县召开防汛视频调度会
桑植县召开防汛视频调度会
曹飞调研暑期旅游工作
梁高武主持召开桑植县第十八届人民政府第87次常务会议
伴随着桑植的万物生长,打开脑洞,你还知道哪些桑植的“野生”汉字?#歌里画里桑植等你
千年赶一街,一街赶千年。芙蓉桥第十届“三月街”等你来相会!感受桑植民俗文化#民俗文化 #歌里画里桑植等你
是谁,送你来到大桑植 #桑植白茶 #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乡村振兴 #歌里画里桑植等你
张家界桑植芙蓉街第十届“三月街”等你来#歌里画里桑植等你 #民俗文化
清明祭祀请牢记!桑植方言版森林防火口诀!#森林防火#全民参与
15分钟×4万学生=?桑植县用课间改革交出活力答案
冲刺高考 桑植一中学子开启逐梦新篇
记河口乡沙洲村支部书记陈仙娥的奉献之路
下载APP